
行業新聞
冶煉使用的硅鐵中鋁含量的影響
2025-09-22
硅鐵中的鋁含量對冶煉過程和最終產品質量有“三重”決定性影響:脫氧方式、鋼水純凈度與連鑄順行。具體機理與現場經驗如下:
鋁決定脫氧產物形態
Al>0.5%時,硅鐵在鋼水中優先以“Al脫氧”為主,生成高熔點Al?O?(熔點2050℃)顆粒;這些顆粒極易聚集成簇,造成大型氧化物夾雜,降低鋼水純凈度。當Al≤0.3%時,脫氧產物以液態SiO?‐MnO系為主,容易聚合上浮,夾雜物級別可降低1~2級。
水口結瘤與連鑄順行

Al?O?在中間包水口內壁沉積形成“結瘤”,導致拉速下降甚至停機。現場統計:
?鋁含量0.8%的75硅鐵,澆鑄6h后水口直徑縮小25%;
?改用Al≤0.3%的低鋁硅鐵,同一澆次12h內水口通量保持95%以上,非計劃停澆次數由0.25次/罐降至0.03次/罐。
對鋼種性能的“隱性”危害
?鋁殘留高會提高鋼水氮溶解度,促使AlN在晶界析出,造成連鑄板坯角裂與熱軋邊裂(尤其是超低碳IF鋼)。
?對電工鋼而言,Al作為“類間隙原子”會急劇劣化磁疇運動,鐵損P15/50可升高5%~8%;因此高端取向硅鋼要求硅鐵Al≤0.1%。
成本與收得率的權衡
低鋁硅鐵(Al≤0.3%)售價通常比普通硅鐵高150~200元/t,但由于:
?脫氧產物易上浮,精煉時間縮短2~3min;
?水口壽命延長0.7爐次;
?連鑄溢漏率下降0.15%;
綜合計算,噸鋼成本反而降低4~6元,且熱軋一次合格率提高0.8%,在大規模板坯連鑄產線上經濟效益顯著。
結論

對于鋁鎮靜鋼、超低碳鋼、電工鋼等高端產品,應選用Al≤0.3%的低鋁硅鐵;若使用普通75硅鐵(Al0.8%~1.2%),必須在轉爐出鋼時先行鋁脫氧,再在LF采用鈣處理變性,才能避免水口結瘤和大型夾雜風險。